• 首 页
    • 策展人序言
    •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
    • 童年学习 面对1400度窑炉
    • 开启studio glass盛世
    • 灵魂高喊,艺术不死
    • 世界玻璃小贴士
    • 最会吹的巨匠
    • 展览讯息
  • 70年代,战后经济与文化变迁,Lino目睹了Murano玻璃产业的没落,愈来愈少人愿意苦守窑炉辛勤学习,曾经炙热且丰富的玻璃工艺技术,逐一黯淡。

    而此时,恰逢美国玻璃运动兴起之时。

    1960年代,美国兴起Studio Glass运动,艺术家Harvey Littleton大力倡导个人小型玻璃工作室,虽成功地将玻璃从机械式的工业生产中剥离开来,但贫困的玻璃制造知识,使得工艺师必须不断的依靠自学来提升玻璃技法。’

    1968年起,美国艺术家Dale Chihuly、Dan Dailey、Benjamin Moore等人,渴望获得更新的玻璃工艺和知识,他们陆续拜访了欧洲各国,最终被义大利Murano所吸引。

  • MURANO传承数千年玻璃工艺技术,而Lino承技艺精髓于一身。

  • 为了寻求更精实的玻璃艺术,美国艺术家多次力邀Lino致美国授课,并最终说服了Lino。1979起,Lino来到美国西雅图Pilchuck Glass School进行玻璃吹制教学,并于美国各地举办研讨会和课程。Lino的亲切与无私的倾囊相授,缩短了年轻一代玻璃艺术家的技术学习时间,让他们可以更完美及熟练地将所学知识与技巧运用于创作上。

    Lino,开拓了美国玻璃艺术的多样性,奠基了玻璃艺术最大的创作空间和收藏市场,使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,有了前所未有的大跃进。
  • 威尼斯玻璃吹制技法是Murano最重要的文化产物。 几百年来,吹制技术和玻璃配方被视为国家的重要机密,泄露机密将被视作叛国的行为,这样的观念深植玻璃吹制者的心里。因而当Lino决定到美国进行教学时,Murano的同业以略带轻蔑口吻告诉他说:「你要做甚么是你的事,但不要教太多。这传统技法不是你的,是威尼斯的。」

  • 堅持藝術無國界的胸襟

  • Lino:“我们学到的一切都是来自某个地方或其他人,知识从不属于任何人。没有人给Murano带来技术,玻璃吹制者必须共同努力发展他们的技能,推动自己做一些不同的事情,这是很重要的一点。”

    Lino在美国玻璃工作室分享他所知的一切讯息,因为如果技术有限,精力只会集中于学习如何制作,作品无法有新的创意和情感。Lino要教授的,不单是技术,更是艺术思想。
  • 荣耀! 强势回归

  • Lino赴美教授玻璃吹制技法,虽然引起争议,但在睽违了32年后,2011年Lino于在意大利进行了创作生涯的大型回顾展,并且是由拿破仑时期就建立的「威尼斯帝国科学与艺术研究院」作为展览主办方。「威尼斯帝国科学与艺术研究院」起源于十九世纪初的皇室国家研究院,到今日仍是威尼斯科学、文学和艺术的研究中心。由其为Lino举办展览,是意大利对Lino为艺术与文化所作贡献的最大肯定。

    回顾展特地展出Lino早期作品,横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,证明Lino作为威尼斯吹制玻璃大师对当代玻璃发展的巨大影响。